黔东南州“民族文化与生态经济双轮驱动”发展实施方案
(2024-2027年)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围绕贵州省“四新”“四化”战略部署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,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与生态经济价值协同转化路径,打造全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。
二、基本原则
- 保护与开发并重:严守生态红线,保护民族文化原真性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- 融合创新驱动:推动“非遗+科技”“生态+产业”跨界融合,激发内生动力。
- 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:发挥市场主体作用,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。
- 共建共享惠民: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。
三、发展目标
类别 | 2024年目标 | 2027年目标 |
---|---|---|
民族文化传承 | 完成50项非遗数字化建档 | 培育10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|
生态经济规模 | 绿色产业占比达35% | 生态经济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|
品牌建设 | 创建3个区域公共品牌 | 打造2个全国知名民族文化IP |
民生改善 | 带动就业5万人 | 民族特色村寨人均收入年均增长8%以上 |
四、重点任务
(一)民族文化价值转化工程
文化资源系统化保护
- 实施“百匠复兴计划”:对苗绣、银饰、侗族大歌等100项非遗技艺进行活态传承
- 建设“民族文化基因库”:完成全域传统村落3D数字化建模及版权登记
文化IP产业化开发
- 推出“黔东南民族IP矩阵”:
- 打造“苗岭故事”动漫系列
- 开发“侗音密码”沉浸式文旅剧本杀
- 建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(凯里、镇远、雷山三大核心区)
- 推出“黔东南民族IP矩阵”:
文化传播数字化升级
- 搭建“云上黔东南”国际传播平台,开展元宇宙非遗展演
- 与字节跳动、快手合作培育1000名“乡村文化推荐官”
(二)生态经济绿色发展工程
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
- 建立GEP核算体系:对森林、湿地等生态资产进行确权定价
- 发行“生态信用卡”:企业凭碳汇积分可兑换政策优惠
绿色产业集群培育
- 生态农业:建设百万亩林下经济带(天麻、石斛、林菌)
- 绿色工业: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区(重点发展生物基材料)
- 低碳旅游:推出10条“负氧离子养生线路”,创建全域低碳旅游示范区
生态补偿创新实践
- 建立跨县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
- 试点“生态银行”模式,整合碎片化生态资源
五、支撑体系
(一)基础设施升级
- 建设“民族文化生态廊道”:串联17个传统村落,配套智慧导览系统
- 实施“绿色新基建”工程:
- 新建50个光伏充电驿站
- 改造200公里生态旅游公路
(二)政策保障体系
- 出台《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条例》
- 设立“双轮驱动”发展基金(首期规模2亿元)
- 对生态友好型企业给予税收减免:
- 碳排放强度下降10%的企业,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20%
(三)科技人才支撑
- 成立“民族生态经济研究院”(与中山大学、贵州民族大学共建)
- 实施“万名新乡贤培育计划”:定向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、生态产业经纪人
六、实施保障
- 组织保障:成立州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,设立双月调度会议机制
- 考核监督:将民族文化保护、单位GDP能耗纳入干部政绩考核
- 风险防控:建立民族文化开发负面清单、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
七、预期效益
- 经济效益:到2027年,文旅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,带动20万人就业
- 生态效益: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%以上,新增碳汇量100万吨/年
- 社会效益: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8个,民族文化传承人群增长30%
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黔东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
2023年XX月XX日
附件:
- 重点项目清单(2024-2027)
-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分区图
- 生态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
(注:本方案需经州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,可根据试点情况动态调整)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